三全育人,实践强能,开启人才培养新征程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

来源:信息技术学院  作者:贺雪莉 最后更新:2024年11月04日  访问量:819

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微机教学教研室,2000年10月,基于教研室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计算机科学系更名为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2022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本科专业。学院始终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778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55人、物联网工程专业184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59人,网络工程80人。现有专业核心课程教师24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3人(包括在读1人)。教师荣获“西部之光”项目访问学者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师范大学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贵州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导师1人,省级“金师”1人,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1人,黔西南州州管专家1人,担任中国逻辑学会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1人。

一、党建引领明方向,思政铸魂育新人

信息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促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人才培养,加强内涵建设,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设立党员先锋岗9个,党员责任区2个。两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均已达标。近三年学院党员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名,“优秀党员”称号11名。党总支获2022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学校党委组织的微党课评比中获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优秀党建案例1篇。微党课“弘扬中国精神 勇担时代重任”获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高校精品党课评选优秀奖。

 

信息技术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以及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给学生讲党课、思政课、专业导论、形势政策课、理论“二人讲”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还通过党史团史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激励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厚植家国情怀。

学院秉承引领、凝聚、培养、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通过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贫困资助、评先评优、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2022年学院获批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院立足“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全力构建“1 3 4 10”一体化育人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通过“思政+”的贯通与融合来打通育人的“关键一公里”,坚持“三抓三促”,形成“三全育人”合力,注重“四个强化”,提升“三全育人”实效,紧扣“十大体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近三年我院获得省州多项荣誉,饶静老师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吴晓刚老师获贵州省总工会“最美劳动者”,卢彪、魏明化老师获黔西南州“优秀班主任”,魏明化老师撰写的案例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优秀案例。2022年学院团总支被评为“黔西南州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突出实践强应用,人才培养出实招

(一)重塑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环节

信息技术学院开设的四个本科专业均属于理工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能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指标。学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涵盖课内实验、实训课程、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强调“会学、会做”,更要突出“会用”,努力使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以致用”。

1.毕业设计选题贴近实际应用:学院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上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90%以上的设计选题源于实际需求,提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独立解决现实问题。

2.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目前已有两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在筹备产业学院,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以赛促学,提升综合能力:学院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以竞赛推动学习、以实践促进理解的良性循环。

4.服务社会,应用专业知识: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组织校内外电脑维修、网络维护等社会服务活动,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校内二级网站的更新维护,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建设一流课程,打造一流专业

信息技术学院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校级一流本科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 2020 年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点工作的通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十四五”总体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的建设工作,整合优势资源与力量,强化课程建设的指导和专业建设的管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目前学院共计建有5门省级金课和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2年7月,物联网工程专业成功获批为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推进“金课”建设,充分发挥高质量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带动教师们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合实施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全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在打造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的过程中,学院科研教研成效显著,获得省级立项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项;教改项目省级及以上8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2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5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9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成功立项州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提供社会技术服务1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2项。饶静老师获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称号,彭芳策老师获贵州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三等奖1次,优秀奖1次。2020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大比武竞赛中,叶俊老师获得“二等奖”。2023年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邓桂骞老师获三等奖,胥颖老师获优秀奖。2024年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贺雪莉老师获得三等奖。在学校近几年表彰的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中,学院先后获得学科竞赛建设优秀组织奖、创新创业工作优秀组织奖、专业建设先进单位,多位教师获一流课程建设奖、课程思政建设奖、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课程建设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案例奖。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紧跟社会与时代发展步伐,多次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旨在培养符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定位,并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课程教学方面,重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所有课程践行OBE教学理念,深化企业合作,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实现资源互补,加强产教融合。在实训环节,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培养,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模式,为学生开展校内实训;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粤嵌众创空间实训室。在见习、实习环节,学院近三年先后与黔西南州智力象咨询有限公司、贵州阳光海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黔西南州分公司、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兴义市笔山小学、兴义笔山书院等黔等黔西南州内中小学,共计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协同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专业实习累计300余人次。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学院注重供需对接,通过访企拓岗拓展就业岗位,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

三、学科竞赛展风采,创新创业结硕果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将其纳入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形成了长效的竞赛培养机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动员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竟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竟赛、程序设计“天梯赛”、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等,累计获的省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3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西部赛区二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项9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0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挑战杯”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三等奖7项,贵州统计信息可视化大赛二等奖1项,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省级奖1项等。

此外,学院积极宣传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院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励学生投身创新实践。近三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铜奖5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8项,省级立项39项,校级立项13项,结合大创项目建设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涌现出20余名创业者,成功创办了贵州兴亿创优传媒有限公司、贵州赛飞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服务社会促发展,践行责任显担当

信息技术学院围绕学校“三性一型”办学定位,充分整合技术人才资源,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学院现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教育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专家2人,贵州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1人,黔西南州大数据项目评审专家6人。“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黔西南州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成功获批。学院20余人次参加“黔西南州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两化融合问诊咨询”活动,参与黔西南州大数据项目评审15项,参与州委网信办相关活动5次。主持完成“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项目1项。省一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组成员深入黔西南州中小学,就信息技术融入中小学课程教学设计进行调研、培训和指导。

近年来学院组织超1000人次的师生奔赴各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曾前往兴义市洒金社区、兴义市锅底河村、兴仁市百德镇、安龙县龙广镇等地开展了普法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金融反诈宣传、乡愁印记村史村事征集等活动,我院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获省级优秀团队4个、省级优秀个人4人。贵州省2023年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学生黄小颖荣获大学组三等奖。

学生党团组织先后前往威舍红军村、兴仁海河长征战斗遗址、贵阳红飘带、木陇街道、兴义特殊儿童学校等地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慰问老党员、电脑网络设备维护、关爱特殊儿童等社会实践,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结语:面向未来,信息技术学院将继续立足于学校“三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贵州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按照卓越育人标准,坚持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和路径,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为贵州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技术学院
2024-10-28